台灣人好缺錢!個人週轉金年增15%超車房貸,隱藏危機待解

房價高漲使不少民眾透過「房屋增貸」取得週轉金,再將資金投入股市、債市或其他理財用途,期望從中獲利。
作者:鉅軒代書
台灣民眾真的「好缺錢」嗎?中央銀行最新數據揭露驚人現象:截至2025年5月,全體銀行個人週轉金餘額竟高達7.66兆元,年增率飆升至15.1%,連續16個月維持雙位數成長!這股強勁的資金需求,不僅遠超房貸增幅,更引發市場對潛在風險的擔憂。
相較之下,過去被視為資金活水的個人不動產貸款(房貸)餘額雖然總量達到12.6兆元,但年增率已明顯放緩至7.4%。這顯示在政府打房政策與銀行審查趨嚴的雙重壓力下,房貸市場的熱度正在逐漸降溫。
週轉金狂潮:是投資熱潮還是資金壓力?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個人週轉金需求如此旺盛?專家分析,週轉金的定義廣泛,除了民眾日常借貸外,不少企業主也可能以個人名義申貸,作為企業營運的周轉資金。更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房價居高不下,許多民眾透過「房屋增貸」取得低成本資金,轉而投入股市、債市等金融市場,企圖以錢滾錢,賺取更高報酬。
這種現象並非首次出現。回溯至2013下半年至2014年房市景氣高峰期,當時個人週轉金年增率也曾突破10%。然而,隨著近年銀行對房貸增貸資金用途的限制趨嚴,明確禁止資金流入房市或用於增加貸款成數,這使得個人週轉金成為銀行在房貸業務受限下,另一個積極拓展的放款管道。
高槓桿操作潛藏風險,民眾應審慎評估
然而,這股週轉金狂潮背後,也潛藏著不容忽視的風險。當市場風向轉變,投資失利或經濟環境惡化時,過度依賴高額週轉金進行槓桿操作的民眾,恐將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甚至陷入財務困境。
金融主管機關與專家呼籲,民眾在享受資金便利的同時,務必審慎評估自身的財務狀況與還款能力,切勿盲目追求高報酬而過度擴張信用。畢竟,資金的活水若運用不當,也可能轉變為吞噬財富的洪水。在當前複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下,理性投資、穩健理財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