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屋裝修免責書」竟成買房惡夢第一章!

買方應要求賣方簽署「瑕疵告知切結書」,同時裝修廠商也需出具「施工責任保證書」,形成完整的責任鏈。
作者:鉅軒代書
「這是妳簽的第七條,白紙黑字寫得很清楚。」
賣方冷笑地推開合約,蔡小姐眼前的天花板正在滴水,壁癌像擴散的病灶一樣,蔓延整間新家——她原以為只是提早裝修,沒想到竟是提早埋下噩夢的伏筆。
這份名為「借屋裝修免責契約」的文件,看似只是為了方便提前進場裝潢,實則往往暗藏「責任切割」的陷阱。對首購族而言,一不小心,買到的可能不是「夢想成家」,而是一場誤信契約的慘劇開場。
📜 這份「免責契約」到底是什麼?
所謂「借屋裝修免責契約」,本質上是為了在買賣雙方還未正式交屋前,釐清裝修期間若房屋受損、瑕疵揭露的責任歸屬。然而,問題就出在「免責」這兩個字。
根據《民法》第354條與373條,賣方應負擔物之瑕疵擔保責任。但若買方在交屋前進行施工,界線模糊之下,賣方往往會在契約中大幅擴張免責條款範圍,讓買方一腳踏進陷阱還渾然不知。
⚠️ 三大潛藏風險!別讓你的簽名變成剝奪權益的證據
❶ 過度寬泛的免責條款
許多合約會寫明:「買方放棄一切對房屋瑕疵之主張權利」,看似標準條款,實則違反誠信原則與比例原則。
❷ 模糊不清的損害定義
所謂「裝修相關損壞」未被明確界定,連原本就存在的壁癌、水管鏽蝕都能被打成「買方施工不當」而逃避賠償責任。
❸ 不對等的責任規範
契約可能要求買方裝修後「恢復原狀」,卻不說清楚「原狀」是什麼。誰來認定?怎樣才算合格?全是模糊地帶。
✅ 合理契約怎麼訂?學會「三書一協議」保命術!
- 改名契約! 別叫「免責契約」,應稱為「交屋前裝修責任協議」。
- 白紙黑字列明範圍! 清楚標註施工區域與非施工區的瑕疵不納入免責。
- 專業驗屋報告! 交屋前找驗屋公司出具檢測報告,證據勝過口舌。
- 要求賣方簽署「瑕疵告知切結書」,若有隱瞞,依《民法》第355條仍可主張賠償。
- 施工方出具「責任保證書」,避免未來爭議無從追溯。
🧠 筆比錘子還重要:買房不是衝動,是一場智慧考驗
鉅軒代書提醒您:『裝修可以等,但權利不能等。』倘若沒有急迫進住需求,建議在完成驗屋、順利交屋後再進場施作。否則,裝修過早,發現問題卻晚了,就像看見裂縫才知道那不是光——是災難的影子。
🛠 總結:契約不是魔咒,而是保護傘——前提是你看得懂
千萬別小看一紙契約,它可以是保障,也可能是一張合法的「責任切割刀」。每一項條文背後,都是對你資產、生活與未來的深遠影響。
- 與其事後求償,不如事前審慎。
- 與其相信空口承諾,不如握緊白紙黑字。
- 與其賭一場裝修的運氣,不如提前布局,讓每一筆錢都花得安心、踏實、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