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商砍價風暴席捲營建鏈 成本降5%房價為何紋風不動?

房市前景充滿挑戰。(圖/報系資料照)
作者:鉅軒代書
寶佳帶頭降價20% 全台讓利潮全面引爆
「不開工等死,開了工穩死。」高雄建商一句悲鳴,道出全台房市最真實的寒冬寫照。
「電話拒接、報價三天就翻臉!」高雄陳姓建商談起過去五年營建包商的強勢,語氣滿是無奈。
當年模板、水電五大包商因缺工缺料,價格一路狂飆,建商只能咬牙加價搶工。如今風水輪轉,在房市交易量暴跌26.4%的冰河期,建商終於舉起砍價大刀,要求包商「共體時艱」。
最新數據顯示:
⚠️ 模板工程單價從2024年每坪14,600元驟降至11,500元,跌幅21.23%
⚠️ 水電工程每戶從120萬跌到105萬
⚠️ 連最硬挺的水泥工程也微降0.99%
15樓建案每坪造價成本從16萬元滑落至15.2萬元,五大包商成本占五到六成,整體建造成本下滑5%
成本降了,賣壓卻更沉重
五大包商同步降價是近五年首見奇景,這波砍價潮直擊產業鏈核心:
- 模板工程價格暴跌21.23%:反映建商開工量銳減,工人被迫降價搶單
- 鋼筋價格比歷史高點重摔38.34%,每噸僅剩15,600元
- 水泥工程每坪僅降100元,揭露砂石等基礎原料價格仍難鬆動
建商雖省下成本,但銷售端壓力更大。消費者看準市場疲軟,貨比三家後回頭砍價,迫使建商祭出送裝潢、家電等「暗降」手法,實際讓利幅度達總價5%-10%,部分個案甚至更高。
「省下的成本,幾乎全吐給買家。」台中建商私下坦言。
寶佳開第一槍 全台讓利戰火燎原
當高雄建商要求包商降價時,北台灣已燃起價格戰火。推案龍頭寶佳機構旗下櫻花園林建案直接下修售價15%-20%,寫下「明碼實價」調降而非包裝優惠的罕見案例。
這波讓利潮迅速蔓延:
🔥 台中櫻花建設跟進降價10-15%
🔥 愛山林北台灣新案每坪砍20萬元,相當於7-8折
🔥 台南建商祭出85折並退還價差,最高退200萬元
「建商讓利四大模式」浮出水面:實價下修、贈品加碼、現金回饋、付款彈性。寶佳選擇最直接的實價調整,因該公司產品主打首購剛需,對市場定價具指標意義,可能帶動骨牌效應。
交易急凍!斷鏈危機四伏
降價背後是房市急凍的殘酷現實。2025年上半年全台買賣移轉棟數僅130,151棟,年減26.4%,創8年新低。
更嚴峻的是資金斷鏈危機:
⛔ 台南預售屋解約潮:2025年上半年解約174件,半年暴增67.3%
⛔ 桃園老牌營造廠倒閉,10處工地停工,波及雙北、新竹住宅案
⛔ 嘉義、花蓮爛尾樓案頻傳,小型建商在信用管制下率先崩盤
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以「冷到夏天要穿毛衣」形容市況,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將法人購房貸、第三戶房貸等一律壓至三成,成為壓垮建商現金流的最後一根稻草。
房價僵局解密:成本、策略、政策三角困局
儘管交易冰封,房價卻未全面崩跌。政大不動產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25年第二季七都房價跌幅多在1%-2%之間,形成「量縮價僵」怪象。
三大因素撐住房價骨架:
▶︎ 成本剛性支撐:土地、建材雖部分回落,但整體營建成本仍處高位
▶︎ 建商讓利策略:多採贈品、付款優惠等「軟性降價」,避免直接衝擊帳面價格
▶︎ 政策雙面刃:信用管制抑制投機,卻也阻擋資金活水
顏炳立斷言:「想房價大跌?一點機會都沒有!建商降的只是過去暴利。」
租市火熱VS買市冷清 市場裂變進行式
當購房市場冷顫不止,新北「蛋白區」租金逆勢超車台北蛋黃區。汐止、蘆洲、林口租金中位數站上1.5萬元,追平內湖、松山,甚至超車信義區。
此現象凸顯市場裂變:
- 購屋門檻高+房貸緊縮,逼使通勤族轉向租屋市場
- 新興重劃區新屋供給量大,租金性價比吸引租客
「買不起就租」的務實心態,讓蛋白區租賃市場異軍突起,卻也讓購屋市場更陷寒冬循環。
房市三劇本:軟著陸、硬著陸,或漫長僵局?
面對長達3-4年的交屋高峰期(建照與使照存量差距高達32.48萬戶),未來房市可能走向三種情境:
▶ 情境一:軟著陸(機率40%)
央行適度鬆綁信用管制,建商以價換量清庫存,房價緩跌10%內完成調整
▶ 情境二:硬著陸(機率35%)
經濟下行加劇,建商資金鏈斷裂,爛尾樓暴增引發恐慌性拋售,房價崩跌逾20%
▶ 情境三:僵持盤整(機率25%)
買賣持續拉鋸,交易量維持低檔,價格膠著至2026年
「對自住客而言,現在比過去兩年更具議價優勢。」房市分析師建議,但下手前務必確認建商財力,避免踩雷爛尾樓。
當建商開始「共體時艱」,這場寒冬究竟是誰的機會?答案可能因你站在產業鏈的哪一端而截然不同。
撰文:鉅軒代書|數據核實:台灣不動產交易中心、央行房貸統計
(本文為市場觀察,投資決策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