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商分期只是加速成交的「應收帳款」—它根本沒解決你「還不起」的難題!
 
                建商的目標是盡快將預售屋的「應收帳款」鎖定。在市場競爭激烈或買氣疲軟時,分期付款並非出於「良心」,而是一種極為聰明的金融槓桿工具。
	作者:鉅軒代書
「小桃小姐請不用擔心,銀行成數如果不夠,建商也願意讓妳分期付款的!」
這句話,是現在預售屋銷售中心裡最「溫柔」的一句陷阱台詞。
在高房價壓力下,建商的「分期頭期款」方案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看似貼心,實則暗藏高風險。這並不是建商的慈悲,而是一場精準設計的心理戰——把你的焦慮,包裝成成交的甜頭。
💣看似貼心,其實是「延後痛苦」
對許多首購族來說,能「先上車、後付款」聽起來像是救命繩?
但鉅軒代書要提醒你:那條繩子,有時候是勒緊你未來財務的鎖鏈。
建商分期方案的本質,是將「你現在買不起」包裝成「你未來應該可以」。
這是一種「心理預支未來財力」的行銷手法,讓購屋者在短暫的安心感中簽下合約。
⚠️三大隱形風險,一個比一個狠
① 利率與貸款政策風險
- 四年後的世界沒人能預測。
- 央行升息、打房政策緊縮、銀行貸款成數下修——
- 你以為能貸八成,結果只給六成;
- 你以為月付三萬,結果變成五萬。
這些變數,足以讓一紙分期契約變成「財務陷阱」。
② 個人財務風險
- 簽下分期方案,其實是跟你「未來四年的自己」簽約。
- 你能保證不換工作、不生病、不減薪嗎?
- 若中途收入中斷,除了銀行房貸,你還得面對建商的分期催款。
那時候,壓力會比你想像的大得多。
③ 建商的履約風險
- 你調查過建商的財務體質嗎?
- 萬一建案延宕甚至爛尾,前面繳的分期款可不是保證退回。
房子拿不到、錢卻還要付,這才是真正的夢魘。
🧩分期只能止痛 無法幫你止血
它只解決「你現在買不起」的焦慮,卻放大「你未來還不起」的風險。
在簽約前,請冷靜問自己:
「假如四年後,我只能貸到65%,利率3%,還要支付建商分期款,這樣我的生活還撐得住嗎?」
若答案讓你窒息,那這間房子,現在就不該屬於你。
💡鉅軒代書提醒:
真正的購屋智慧不是「趕上車」,而是確保自己「不會翻車」。
在不確定的時代,「現金流」比「房產所有權」更真實。
別讓想安身立命的家,成為壓垮生活的債務炸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