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頭期款也能分期?「零利率、零壓力」真的零風險?看懂玄機別被月付話術牽著走
建商釋出善意的「公司無息貸款」遊戲,實則暗藏著讓購屋者在交屋後陷入「雙重還款」困境的財務陷阱。
作者:鉅軒代書
近年預售屋市場最誘人的招數之一,就是「頭期款分期、零利率、月繳幾萬就能成家」。表面像是建商替首購族解套,實際上卻可能把你的現金流,推向雙重還款的邊緣。
房產實務顧問鉅軒代書提醒:如果連頭期款都要分期,你更該先檢視長期現金流與備用金,否則交屋後「房貸+建商分期」兩筆同時開跑,壓力會比你想像中更大。
這不是房貸,是把自備款分期
建商提供的「分期付款」主要是把購屋過程中的自備款(訂金、簽約金、開工款、工程款…)拆段延後繳,本質是建商對你的「應收帳款」分期,而非銀行房貸。
常見加碼版是所謂「分期無息貸款」:建商先幫你墊一段交屋款,要求你開立本票/支票,並在交屋後 1~2 年內按月攤還。這能降低初期壓力,但期限短、彈性小,與可攤 20~30 年的銀行房貸完全不同。
舉例:看懂「工程零付款」與「公司無息貸款」
- 工程零付款:開工到交屋前不必再繳;交屋時把剩餘自備款一次結清。
- 公司無息貸款:交屋時不需一次結清,改為交屋後分 1~2 年按月繳清那筆交屋款。
例:總價 1,000 萬,自備 30%(300 萬)
- 一般零付款:訂簽開付 200 萬 → 交屋再付 100 萬。
-
交屋款 100 萬改為月繳約 4.16 萬 × 24 期有「公司無息貸款」:訂簽開付 200 萬 →
風險點:交屋同時開始繳銀行房貸,本案還要再繳 4.16 萬的建商分期=雙重現金流壓力。
優點 vs. 風險重點對照
優點
- 拉長自備款繳款時間,減輕前期現金流壓力。
- 可讓「湊頭期」的人較快進場,避免錯過心儀戶別。
主要風險
- 雙重付款:交屋後同時繳房貸+建商分期,現金流承受度大考驗。
- 成數變數:交屋當下的銀行貸款成數受政策與個人條件影響,若低於預期,還要再補差額。
- 信用風險:雖建商分期不一定上聯徵,但大量本票/延遲繳款,仍可能影響未來金融申請。
- 價格轉嫁:標榜「無息」的成本,常已內含在售價與議價空間裡;大型建商多半不會再大讓利。
為什麼期限只給 1~2 年?
建商也要顧資金週轉與風險控管,長天期的「公司貸」會拖累現金流、提高催收成本,所以多半只給短期分期。能端出此方案的,多為資金體質較好的中大型建案,但越是大建商、議價空間通常越有限。
三步檢核:你適不適合用建商分期?
- 交屋當月試算:把預估房貸本息+建商分期金額加總 > 可支配所得 35% 就偏高風險。
- 備用金門檻:至少預留6–12 個月的「雙重月繳」備用金,避免一遇突發就斷鏈。
- 成數壓測:以 貸款成數-10% 做最差情境(例:預期 80%,改用 70% 估),能補得起差額再談進場。
合約與交屋必看條款(務必逐條確認)
- 付款與違約:清楚載明分期金額、期數、到期日、寬限與違約責任(通常違約金上限不超過總價 15%)。
- 交屋保留款:依內政部定型化契約,買方得保留總價 5% 為交屋保留款,修繕完成且複驗合格再付,有效督促瑕疵改善。
- 票據約定:若需開本票/支票,確認張數、到期日、遞延或提前清償條款,避免「時間差」導致違約。
- 不得過度綁約:留意是否綁指定貸款銀行、裝修、家電或其它不合理附帶條款。
議價與選案心法
- 總價思維勝過月付思維:別被「月付幾萬」催眠,回歸總價/單價與體質評估。
- 比較同區同質案:若「無息分期」案總價明顯偏高,等於利息「溶在售價裡」。
- 選擇餘裕戶型:與其用分期硬上較大坪數,不如選更符合現金流能力的戶型。
什麼人可以考慮?誰應該避開?
- 可考慮:年收入穩定、已有足額備用金、能承擔交屋後 1~2 年「雙重月繳」者。
- 謹慎甚至避開:收入波動大、首購把存款「一次掏空」、家計需負擔其他高額貸款(學貸、車貸、卡費)者。
總結
建商分期是「時間換現金流」的工具,不是免錢魔法。
先做最差情境壓測、再談分期;能撐過交屋後那段雙重繳款期,才算真正安全。簽下契約前,把付款節點、違約責任、保留款與票據條款逐一釐清,才不會被「零利率、零痛感」的廣告字眼牽著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