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提「3項能源建言」盼外界不要失焦於謾罵

0

ETtoday財經雲 記者吳康瑋/綜合報導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於去(2021)年12月預言「明年一定缺電」引發外界熱議。(資料照/記者陳依旻攝)

全台各地昨日傳出無預警停電,不少網友回想起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於去(2021)年所拋出「一定缺電」的談話,於是在PTT喊話認為「郭董是先知」,對此,郭台銘於今(4)在臉書指出,停電是偶發事件,無需多做揣測,並提出3項能源建言,並強調自己不和此次停電掛勾,且能源議題關乎產業,民生,只有批評無法解決問題,也不要失焦於謾罵中。

郭台銘聲明全文:
郭台銘報告

(回覆昨日許多媒體朋友關心我對停電的看法)

關於大停電,台電說明備載充足,所以應該不是缺電,是相關設備,電網及人為操作問題,無需多做揣測,既然是偶發事件,相關單位應記取經驗,重新檢討流程。只是當發生停電,大家不免就開始爭論能源議題,各說各話,每個人的切入點不同,無法聚焦,最後不了了之,在此我想基於能源議題提供一些建言,但不和此次停電掛勾,能源議題關乎產業,民生,只有批評無法解決問題,也不要失焦於謾罵中。

首先,台灣的命脈在經濟發展,電力充足,供應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前提,能源議題必需整合環保議題,國家發展,國安問題等一起討論,如今大家都把矛頭指向經濟部與台電,但這非一部,一公司能解決。王部長我認識她很久了,過去她協助包括中小企業的專利佈局等,認真負責,由事務官升任,在我的看法中是個好官,但台灣能源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單一經濟部的層級要折衝複雜的議題,我想任何人都沒辦法做好,防疫需要指揮官,能源也需要跨部會的指揮官。如今科技日新月異,全球環保減碳議題也促使我們必需走向零碳排,過去的認知不應該僵化,應該從能源性質的結構比例,考量台灣的現實情況,進一步優化台灣的能源政策,並引導民眾了解任何決定的得與失。

第二,昨天媒體聳動的標題喻我是先知,我個人尊重民主社會的決定,所以去年公投後回答記者的問題重點不是公投結果如何,而是考量計算經濟成長和不穩定的電力來源後認為台灣有面臨缺電的挑戰,所以面對挑戰,要預做準備,而不是落於擁核反核,擁藻礁反藻礁之爭,準備充分,備而不用,但電力充足,經濟民生可能更加欣欣向榮,彼此有加乘效果。

第三,政治要為經濟服務,升高能源問題的衝突與矛盾只會內耗,不管誰在朝在野,專業問題回歸專業討論,能源與環保問題不應該是對抗,而是否考慮核能,也應該在不受政治干擾,不預設前提的情況下。昨天大停電或許和缺電沒有關係,但我身為一個產業資深人士的角度,為許多擔心缺電的產業與老百姓發聲,執政者應該不是為這一任期,或下一任期考慮,而是提出如何支持台灣長遠發展的能源政策,訂定轉型期間的因應策略,轉型痛苦的備案,又或是提出轉型不如預期的其它方案與準備,正所謂有備無患。

最後,建議政府舉辦提高層級的能源會議,責成跨部會足夠有權的能源指揮官,對以上的問題深入檢討,提出方案,針對能源議題,經濟部長的職位和負擔的責任不成比例,缺電非部長一人之罪,也非台電一家公司之責。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