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貸令「傷錯人」!自住首購全中箭 九大後遺症恐釀斷頭潮

限貸令釀房市4亂象!估價師批「政策錯誤全民買單」:恐拖垮經濟
作者:鉅軒代書
在打炒房的名義下,央行自2023年下半年起推動第七波限貸措施,儘管成功壓制交易量,卻像「化療打錯細胞」,讓原本就艱難的購屋路更加顛簸。首購族、自住客成了意料之外的「重傷戶」,房市風暴的九大後遺症,正在悄悄醞釀。
💥政策回頭殺?預售交屋貸不到款,買家陷違約危機
許多民眾在政策實施前簽下預售合約,原以為資金規劃妥當,沒想到交屋時卻因限貸「回頭補刀」,導致貸款成數驟減,自備款大增。一夕之間,買房夢變成法律糾紛惡夢,違約、斷頭案件恐接連浮現。
📉高價宅定義脫節 剛性需求遭「懲罰性限貸」
在台北,買一戶50坪的新成屋就可能被標示為「高價宅」,僅能貸三成。這樣的標準早已脫離市場現實,讓首購與換屋族無處施力,連剛性需求也被打成投機者,等同懲罰一般家庭。
🚨房市九大警訊浮現 限貸引爆深層危機
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在 Facebook 盤點限貸令九大後遺症,直指問題不僅止於資金調度困難:
- 政策追溯效力,買家遭殃:原本已簽約的預售戶,如今卻被新政限貸,形成「溯及既往」的荒謬現象。
- 高價門檻錯設,誤殺剛需:高價定義過低,讓平價產品也淪為打擊對象。
- 自住與首購苦不堪言:貸款成數下滑,自備門檻升高,真正需要居住者卻被擋在門外。
- 市場操作變形:建商、代銷為避限貸,轉用法人或合購手法,導致制度變調。
- 低總價小宅價格暴漲:投資客與剛需搶進小宅市場,小坪數產品反成投資溫床。
- 人頭與平轉亂象叢生:規避限貸下,市場浮現人頭買房與短線交易。
- 金融風險悄然升高:部分銀行採取「彈性處理」,掩蓋實質風險,未來恐釀呆帳潮。
- 建商資金鏈緊繃:資金回流困難,部分建案傳出停擺,爛尾疑慮升溫。
- 房仲業陷寒冬:交易急凍、店面關閉潮已浮現,若下半年政策不變,恐雪上加霜。
🛠限貸不是萬靈丹,該精準打擊而非全面掃蕩
買房不是炒股,房市也不是實驗場。政策若無差別打擊,只會錯殺想穩定生活的一群人。政府應儘速修正限貸適用對象,給予「已購未貸」戶合理緩衝期,並重新審視各地高價定義。
限貸不該成為「政治姿態」,而應是民生工具。唯有精準打擊炒作、保護剛性需求,才能讓房市不再成為風暴中心。
🌱房市需要喘息,政策也該回歸人性
這場限貸風暴,不只是數字與利率的調整,更是關於一群人「家」的未來。當打房變成打人,當限貸成了限命,是否該停下腳步,問一聲:我們,打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