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陷阱!建商廣告暗藏玄機片很大

0

這是公平會首次針對建商宣稱銀行貸款額度及信託保證廣告不實,進行裁罰的新案例,公平會本次裁罰是展現態度,未來將持續觀察有無類似情況。

作者:鉅軒代書

近年來,台灣房市熱潮不減,建案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然而,隨之而來的卻是建商廣告亂象叢生,讓購屋民眾防不勝防。不動產專家、前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近日便揭露了建商廣告中常見的兩大陷阱,提醒消費者在購屋時務必提高警覺,慎選建商,以免權益受損。

假貸款額度、假信託保證:公平會重罰40萬!

莊孟翰指出,部分建商在廣告中宣稱「已預留銀行貸款額度」或「銀行信託保證」,實則為虛假資訊。他舉例說明,苗栗某建案便在網頁廣告中刊載「已預留華南銀行貸款額度」、「華南銀行信託保證」,但經公平交易委員會調查,發現廣告內容與事實嚴重不符,足以影響消費者的交易決定。最終,公平會依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1條第1項規定,對該建商處以40萬元罰鍰。

莊孟翰強調,銀行貸款成數與信託保證,是購屋者決定是否購買的重要考量。在央行實施信用管制、銀行緊縮房貸成數的當下,仍有建商膽敢以「房貸保證」等不實資訊吸引買氣,這種行為不僅誤導消費者,更嚴重擾亂市場秩序。公平會也再次提醒,建商刊載不動產廣告時,務必確保內容資訊正確無誤,切勿使用錯誤的廣告用語誤導消費者。

「買小坪數作大空間」?夾層屋陷阱多!

除了虛假貸款資訊,莊孟翰也點出另一項常見的廣告手法,即建商利用「挑空」或「複式樓層」的設計,在預售階段以不實廣告宣稱「買小坪數作大空間使用」,誤導消費者。他解釋,這種設計在建築物完工取得使用執照後,民眾若想真正實現「大空間」,往往需要透過建商或自行進行「二次施工」,擅自加設樓板成為夾層屋,甚至增加一層樓,以擴大使用面積。

然而,這種二次施工加設夾層的行為,不僅違反建築法規,更屢遭購屋者向公平交易委員會檢舉。公平會也認定此類廣告為虛偽不實及引人錯誤,並依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1條第1項規定裁處罰鍰。莊孟翰提醒,消費者在購屋時,除了要「貨比十家」外,更應優先選擇品牌信譽良好、建案品質有保障的建設公司,才能避免落入廣告陷阱,確保自身權益。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