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當冤大頭!虛坪改革砍公設5%真相:房價不降反漲?建商、購屋族必看衝擊分析

即使車位面積不再計入公設比,總價並不會因此改變,反而可能導致房屋的換算單價提高,形成「低總價、高單價」的現象,類似現行小宅產品的市場邏輯。
作者:鉅軒代書
內政部再度出招,推動已討論多年的「虛坪改革」!未來買房若沒有購買車位,就不必再分攤車道面積,預估可讓公設比下降 5%。對於許多買房人來說,這聽起來像是一大福音,不過學者與業界卻潑下冷水:房價不會因此大幅鬆動。
🎯 不買車位,就不用分攤車道坪數
內政部表示,這次改革將先從停車位、電梯等公共設施切入,若消費者沒買車位,就不用再被迫分攤車道面積。換句話說,未來的房屋坪數計算方式會更「乾淨」,不會再因為車位灌水而讓單價看起來偏低。
景文科技大學財金系副教授章定煊指出,雖然這能讓未購車位的買家減輕負擔,但建商的銷售總價與利潤早已設定,「少了車位灌水,房屋單價反而會被攤高」,因此對整體房價的壓抑效果有限。
🏠 減少灌水有幫助,但「房價照樣硬」
學者與專家一致認為,虛坪改革的正面意義在於:
- 減輕買房人負擔 —— 不再被迫分攤車道坪數。
- 提高市場透明度 —— 建案單價不再被車位「灌水」掩蓋。
然而,對於真正能否壓低房價?效果恐怕有限。因為建商往往以「總銷」為核心,改革只會改變單價的計算方式,而不是總價。
建商公會則提醒,虛坪改革若與現行制度並存,可能出現「新案單價更高、舊案顯得便宜」的市場落差,反而有推升房價的風險。
此外,對於都市更新或合建案,改革可能造成「保障坪數」難以維持,影響履約安定性,讓都更整合更加困難。
📌 這是「透明化」改革,不是「降價」改革
「虛坪改革」確實能讓房市資訊更透明,避免車位坪數被灌水,讓買房人更清楚自己買了多少「實坪」。但若期待它能讓房價下跌,可能會失望。專家直言:這是一個「正確方向的開始」,卻不是「價格鬆動的解方」。
👉 一句話總結:虛坪改革能減少灌水,但買房還是得面對房價高漲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