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台港人坦白講】台灣政府「搬龍門」? 離台港人泣訴:該罰不肖移民公司,怎麼懲罰我?
鏡週刊
文|陳虹瑾 李振豪 攝影|攝影組
反送中運動後,港人離散全球,去年超過11萬人離港。不少人選擇移民台灣,為後半生找個家。只是可望成家的所在,成了中繼站,港人陸續離台,有人二度移民、有人二度流亡。
本刊追蹤超過半年,見證4名港人從期待、失望、猶豫、決定離台,到最後赴機場搭機,淚別台灣的過程。有中年人原決定帶一家來當台灣人、10歲兒甚至打算在台當兵;有人把年邁父母留在香港,隻身帶600萬元來台投資移民;有香港女生一來念書就到軍訓室表示要在台灣當兵,還領養了狗;有年輕男生是抗爭者,怕回不了香港,不願加入手足專案,又擔憂在台灣看不到未來。4人來到台灣,又離開台灣,目前各自身處英國、香港、美國、加拿大。他們為何離開?台灣為何成為傷心地?
寶島移民公司內部曾有一面喜氣的牆,密密貼滿港人成功移民台灣、拿到身分證的照片。一面牆貼不夠,照片曾漫到一旁白板,人們在戶政事務所前,手持熱騰騰的身分證,有人隻身留影,有人摟著伴侶和孩子。此刻起,他們就是台灣人了。
「以前媒體來採訪,很愛拍這面牆。」如今這牆空空如也,壁上留有落漆膠痕,公司負責人張湘玲指著這些疙瘩說,「(照片)都拿下來了。」這辦公室日前漏水翻修,照片再沒黏回去,「今年3月25日以後,我們公司再也沒有成功案例。」
駁回許可 嚴防假投資
就公司業績而論,2019年、2020年,是港人移民台灣成功高峰。「那兩年,我們協助香港人申請定居,每年都超過一百件,成功率百分之百。」張湘玲說,2021年起,港人透過投資、專業移民取得定居愈發艱難;3月以降,她協助港人投資、專業移民成功率是:零。
「很多人都離開台灣了。」這2年,客戶常罵她辦事不力,「有人拿不到台灣身分證,把氣發洩在移民公司身上,罵完我們,再去移民署鬧。有人在電話裡聲音都變了,我知道對方在哭。」
2019年反送中運動爆發,2020年《國安法》實施,港人離散各方。港府今年8月公布官方數據顯示,過去1年,超過11萬人離港。其中,不少港人將台灣當成移民首選。陸委會表示,近3年港人居留許可、定居許可整體皆呈現穩定成長趨勢,從定居許可人數來看,2016年共1,086人獲定居許可,數字逐年攀升,到了2021年,共1,685人獲定居許可。今年截至8月,共972人取得定居資格。
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不只一次指出,港人以投資移民申請定居的「不許可理由」,並非因出生於中國大陸,或曾任香港公務員等「單一涉陸因素」;絕大多數是因「沒有營運事實」,如單一地址竟登記300家公司,或由移民公司協助提交假契約、單據,等於紙上公司。他並指出,很多港人在取得身分、拿到定居資格後就撤資,過去撤資將近6成以上,加上減資,更高達9成。
港媒近期接連報導,港人申請專業移民、投資移民台灣,獲批人數驟減,質疑移民台灣的門檻,被台灣政府一再提高。對此陸委會回應,申請案皆依法規及審查標準處理,2020年8月修法,增列「原為中國大陸人民以及現(曾)任職中國大陸黨政軍之港澳居民,申請來台居留、定居時須經跨部會之聯合審查」,是防範中共對台灣社會進行滲透,增列「具涉陸因素者須經跨部會審查」,是為「強化審查密度」,而非「提高申請門檻」,並稱部分媒體所引述個案,未完整真實反映實際情形。
這些「個案」的「實際情況」究竟如何?今年7月離開台灣的香港女生Emily是其中一人。她來台1年多,離開前,當初投資600萬元剩約300萬元,Emily回憶,有朋友僅是想續居留證,被政府窗口詢問為何業務量那麼差?「說他業績不好,叫他1個月後再來申請;有人想增加經營項目,投審會說:『你要重新申請。』」她形容:「各種奇怪理由,就是台灣政府『搬龍門』,而且還亂搬。」
「搬龍門」是香港近年「潮語」,源自英文諺語「Moving the goalposts」,意指有人在足球場上移動球門(廣東話稱龍門),形容當權者立下雙重或多重標準,隨意改規則、自圓其說,甚至朝令夕改。
當Emily提及港人被控「假投資、真移民」,氣得爆哭:「我一個人來台灣開公司,認認真真雇2個人,手機一直收到訂單,店面一直在出貨。台灣政府可以問問我同事…我一直在找方法做好生意,是哪部分讓他們覺得我假投資?」
仲介詐騙 恐錯殺無辜
「一個地址登記300家公司,這是很壞例子。確實有移民公司這樣做。」Emily直言:「台灣政府可以懲罰犯規的人。有些業者說:『你很忙嗎?我幫你管理事業。』有些人一家過來,要忙孩子、忙防疫,生意全部交給移民公司…怎知這之中可能涉欺騙?該受罰的是不肖業者,怎麼懲罰我們?」她原計畫取得定居資格,把父母接到台灣,說到父母,她哭到連話都說不出來了。
見Emily爆哭,另一名在場的香港女生Nes默默接話:「我也想趕快拿到身分證,希望接70歲的媽媽過來台灣。」2019年底,37歲的她賣掉住了20幾年、在天水圍的房子來台:「香港都沒有根了,我也不會回去。」
Nes在店門口貼一張紙,標題寫著:「致親身光臨此店面的台灣內政部及經濟部外勤人員」,內文提及:「你正在懷疑這店面是否有在使用,我是否有在努力工作嗎?」她解釋,此舉是向來「查勤」的官員說明營業狀況,希望釋疑。Nes翻開厚厚卷宗,A4透明袋裡裝著一疊疊補件資料:投審會補件函、聘用台灣員工說明函、承諾持續聘請2名台籍全職員工切結書。見港人朋友紛紛離台,Nes不死心,想再等幾個月,6月底,又收到補件文件,「跟我說要再觀察1年。」
「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確實有不好仲介,被抓到,大家都很難看。」與Emily、Nes進駐同商場、更早關掉店面的Christine感嘆,香港人申請定居,有業者聲稱「你不用經營、我幫你搞定」,「有時候騙香港人的,不是台灣人,是香港人自己人騙自己人。有人說你投資600萬元,2年幫你把600萬都拿回來…」她瞪大眼,「就是有香港人急著離開香港、沒做生意經驗,就被騙了。不是每個香港人都那麼精明。」
邱垂正也說明:「很多善良香港人所託非人,找到不肖移民仲介公司,被誤導。有業者甚至跟香港人說,我幫你投資,反正你拿到身分就好,然後拿到身分就撤資…有些不肖公司,以前用這方式騙了很多香港人。」他指出,申請者若有中國大陸出身、甚至黨政軍背景,都不是審核的唯一判斷標準,而是可能有其他因素,「最主要是因沒有實質投資」。他強調:「如果港人希望快(拿到定居),就一定要有實質投資,而且要親手去做投資規劃。」
至於近日一名香港Youtuber「珍心活」表示希望移民台灣,等2年還拿不到身分證,忍痛離台。邱垂正說,經調查,「珍心活」家人委託一家曾有違規紀錄的移民仲介公司,「這個仲介公司送的案子都被pending(暫停)。」
張湘玲解釋,早期移民署對港人移民採「低度管理」態度,某些港人尚未來台前的權宜之計,是將公司地址暫時登記在移民公司,找到店面後,就將地址遷出。但她也說,政府日前公布「假投資真移民」案例,確實存在,其中不乏沒實際運作、卻一直將公司地址掛在移民公司的「紙上投資」,是典型假投資,「可是,很多現在來台灣的港人,都是真投資、真移民…。」
「業界有人做不好的事,有不肖業者,也有不肖移民者…」張湘玲說:「但許多香港人認真做生意,他們很惱火,覺得台灣政府可以公布(不肖)移民公司,幹麼把我們跟假投資的人綑綁在一起?」對此,邱垂正表示,已經請主管機關加強管理,敦促移民署針對業者做評鑑、講習,獎優汰劣,並公布不肖業者名單,「現在很多香港人很生氣,其實很多都是不肖仲介公司製造出的問題。」
執行窒礙 業者籲修法
港人申請定居台灣,除了依親,以投資移民、專業移民為大宗。據《香港澳門居民進入台灣地區及居留定居許可辦法》規定,港澳居民在台灣投資新台幣600萬元以上、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審查通過,就可申請在台居留,居留滿一年,就可申請定居。只是,經濟部投審會於2020年3月5日公布「港澳居民規劃以投資事由在台居留或定居之投資計畫表」,列明港澳居民需「確實實行投資計畫明細各項規劃與預計目標,持續投資並營運投資事業至少3年」,若被發現未履行前述計畫,政府將廢止投資核准。此外,被港人認為「提高投資移民門檻」的措施包括:3年內需雇用2名台灣人。
「香港人辦理投資移民,以前星期一去申請定居,星期五就(批准)下來,這情形至多維持到2021年9月…現在很多港人問:『到底在台住滿1年,就能申請定居?還是要住滿3年?』」張湘玲來自香港,移民台灣8年,見許多港人600萬元砸下去,等不來一張身分證,她7月發函移民署,建議乾脆修法,明確規範港人申請年限,將「居留滿1年就可以申請定居」直接修成3年。
「確實有些法條太寬鬆。」張湘玲認為,法條不清晰,帶來衝突、矛盾,「我們建議政府直接說明白,這樣移民公司也比較好操作。」移民署回覆:「因涉國家整體港澳政策,未來將持續配合政策研議,待政策確定後,將透過法制程序,廣納各界意見,以延攬人才來台。」
國安疑慮 難化解歧見
「有人說,香港已被中國控制,所以香港變成中國;對中國人不得不防,所以,我們要防香港。」民間司改會辦公室主任蕭逸民憂心:「近年其他民主國家,也開始出現本土主義、仇外主義,這些極右派的民粹主義言論在台灣有萌芽跡象。」
「台灣社會如何看待香港?最重要的,是應該區分清楚:壓迫人權的香港政府,以及,被壓迫的香港人民。對前者,要予以抵制;對後者,予以支持。」蕭逸民說:「很多台灣人問:你怎知他不是共諜?這是錯誤命題。我們該問:為什麼來台灣工作?來台工作的價值是什麼?你要定居,我們可以問計畫、規劃,而不是要他們自證無罪。就像我們不會去問一個外國學生:你是間諜嗎?我們只會問:你為何想念台灣的大學?」
「香港人移民台灣,依親的人最多,再來是投資、創業、專業移民。除了依親,很多人完成了他們的計畫,但審批一直沒過,我聽過最長的等了1年半。他們都很焦慮,因為他們也不想回香港,但如果審批一直不過,是不是要離開台灣?」台灣香港協會理事長桑普表示,許多人被否決理由是在中國大陸出生、曾在醫管局或賽馬會任職,或投資計畫與實際不符,「可能也有移民公司信譽不彰,我覺得把關是對的,但政府不能說,是因為中國出身或在醫管局、賽馬會任職…我看過好幾份行政處分的文件,都直接這樣寫。」
「當然,國民身分不是可以隨意發的。」桑普同時解釋,在台進退失據者,不只投資移民,也有一批在2019年反送中運動曾經被捕、被公布姓名,列入港府黑名單的人。桑普表示,這類政治流亡港人,部分申請專案身分,但也有人擔心身分曝光,不想背負難民標籤,僅以學生簽證入境,「他們只有一本香港特區護照,就快到期了。除非拿到台灣國民身分,他們一輩子離開不了台灣。」
並非所有在台港人都決定申請定居,港人對台灣援港政策也持不同看法。「我英文不好、也沒錢申請投資移民,但我和太太決定來台生活。」持就業金卡的香港攝影記者高仲明說,即將繼續申請就業金卡簽證,有效期間為1至3年。他見香港友人來去台灣,知曉大部分人的困境,但有不同想法:「我不覺得台灣政府完全不友善。如果不歡迎港人,台灣政府不會推出援港的專案措施吧?」
本刊日前獨家掌握《港澳條例》架構下的專案措施,若港人有政治風險,政府將協助取得工作許可,從專案通過日起算,最快在台居留5年就可申請定居。對於普遍沒有經濟能力、多有抗爭者背景、尋求政治庇護的港人來說,可謂保障。
左右為難 寬鬆引恐慌
「半年多前,政府援港政策混亂(政府原定5月放寬白領港人來台定居遭暫緩),是因當時把『手足營救』和『一般移民』混淆;現在往較清晰方向走(政府7月通過專案措施,協助具專案身分的香港手足申請定居)。」一名長期關注在台手足的NGO工作者直言:「但台灣政府還是沒有具一致性、清晰的移民政策,加上因中國威脅產生的國安問題,一切都被攪在一塊,才讓台灣政府處理港人來台問題,變得棘手。」
他觀察,批評政府援港政策者,有二種立場,一是不夠開放、二是太開放;在中國對台步步進逼下,港人移民與國安議題勢必被掛鉤,於是對港政策空間被壓縮,「最後變成政府也沒有空間了。政府要選票,也要合理可行的香港政策,現在左右為難。」
除了手足,在港人「來台事由」光譜的另一端,台灣政府近年接獲大量投資移民申請。取得定居資格,等於取得身分證、可投票;他指出:「其實台灣政府對於香港人定居審核算是相對寬鬆,比我們對一般外國人寬很多。」正因這種「寬鬆」引起詬病,讓社會焦慮感爆發。
檢討政策 接納新人才
這名NGO工作者表示,台灣對港人投資移民法規,比對待其他國家移民寬很多,因為台灣給予港澳特殊優惠身分,這是長期以來政策難題。「反送中後,很多香港人進來。國家有義務審查邊境安全和移民者身分,政府現在是想把鬆脫的螺絲旋緊。」他舉例,政府要求港人在申請來台時,填報出生地等,種種作法確實引起港人不滿;「你移民美國,需對通過考試、宣誓效忠美國。台灣政府在『一般移民』項目增加表格,要求註明是否曾任職中共黨政軍,也屬合理。」
「像台灣對香港這樣寬鬆的移民政策,也是世界特例。」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吳介民則分析,解方之一是全面盤點移民政策,「政府有社會壓力、有來自中國的壓迫,提出來讓立院討論,也讓社會知情討論。現在政府不得不做(投資移民)調整,應考慮修法。」
「趁這個機會,政府應該把移民政策好好拿出來談。」吳介民建議,已有民間團體提出,在港人居留和定居(拿身分證)之間,設計一個「永久居留」的身分類別,有如綠卡制度,跟世界接軌,這樣就會解決不少爭議。他並回憶,2020年7月1日,港版《國安法》實施的第2天,他應邀至民進黨中常會演講,當時他舉例,蘇聯和東德蓋柏林圍牆,除了政治因素,也擔心人才流失,怕高學歷年輕專業人才逃往西德,當年東德已流失15%人口。當時他就提醒,政府可吸引香港人才,尤其吸引學術界、新聞界優秀人才。但如今,他直言,就吸納人才這塊而言,台灣政府「動作慢了好幾拍,很可惜。」
「我看過加拿大、英國法條,簡單明瞭。反送中後,英國、加拿大真的把香港人才吸過去。其實只要台灣政府寫清楚,想投資移民的人,就算燒3年錢、不取巧,他們也OK。」張湘玲說,曾有年輕港人客戶希望移民台灣,「他是香港10A狀元(中學會考十科成績全A),在台灣被卡到受不了,就去英國。我覺得很可惜,人才都跑光。你選擇人家,人家也會選擇你。這種移民策略,對台灣真的好嗎?」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