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絕對低點才想買房?小心成為市場最大輸家!」專家揭房價鬆動4大假象

0

近日屢傳建商「讓利」情況,房價將修正15至20%,甚至是新建案已購客收到建商退款,讓外界不禁疑惑,房市大降價的時代是否要來了?

作者:鉅軒代書

近期房市話題再度升溫,建商「讓利」聲浪四起,甚至傳出新建案已購戶獲得退款,引爆市場「房價修正15%至20%」的熱議,讓不少民眾翹首以待房價崩跌,準備撿便宜。然而,好宅攻略老編管清智直言:「若你只想等到絕對低點再進場,大概率會是市場上的最大輸家!

📉房價真的跌了?買氣驟減26.6%,但別被數字誤導!

根據六都民政局統計,2025年上半年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僅10萬0202棟,年減26.6%,全台全年成交量更面臨28萬棟的保衛戰。儘管交易量下滑,專家強調:「這並不代表房價全面崩跌,而是政策緊縮資金、抑制需求的結果。」

建商雖有讓利,但絕非全面性崩盤,多半是針對個案或促銷手法操作,並非「破盤價大放送」的市場大轉折。

🧊市場降溫≠房價雪崩:專家直言「15%是底線」

目前房市進入盤整期,買方觀望氣氛濃厚,但這一波讓利潮,其實反映的是市場機制調節而非房價雪崩式下修。專家指出:「建商價格調整幅度多以15%為上限,一旦超過,將引發已購客違約潮與資金鏈風險。」

他強調,「賣方若真的調整超過15%,不是全面性策略,只可能是極少數個案操作,屬於市場特例。」

🎭破解建商讓利「四大假象」:不是真跌,是話術

高源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陳碧源表示:

  1. 真降價極少數建案破盤出清,價格明顯低於區域行情。
  2. 行銷降價位置話術混淆視聽,例如將汐止包裝為南港生活圈,製造降價錯覺。
  3. 誤判形勢在行情疲弱時硬開高價,結果踢到鐵板。
  4. 試水溫用個案試探市場反應,為後續建案定價鋪路。

這些操作讓市場看似「價格鬆動」,實際上只是包裝策略。

🔍若真跌破15%,恐將引發結構性震盪

專家指出,一旦市場真的出現大規模跌幅超過15%,將引發建商緩建、停建,市場恐慌進一步蔓延,甚至中古屋高槓桿族釋出讓價壓力。但這類情況僅發生在特定個案,不具普遍性。

更現實的是,「虧錢的屋主會賣嗎?若有也是極少數、急需資金的稀有物件,而且一般人根本買不到。」

💡這1.5年是買方市場,選擇性優於時機完美

對於剛性需求族群,未來一年半是相對理想的出手機會。選擇更多、談判空間大、也較能找到理性價格。好宅攻略老編管清智直言:

買在相對低點,就是贏家;若你執意等到絕對低點,大概率會是輸家。

📌 鉅軒代書提醒: 面對房市雜音與讓利風聲,理性評估資金能力、尋求專業諮詢,才是應對市場波動的不敗之道。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