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恨房地產」正吞噬台灣?房價一跌全民慘賠 工程師怒嗆:政府假正義、真刮錢!
當政府增加持有成本時,地主或屋主必然會將成本轉嫁到租金上。首當其衝的,就是沒有資產的租屋族和租店面者。
✍️ 作者:鉅軒代書
中央銀行自2024年祭出被譽為「史上最嚴」的第七波信用管制後,全台房市交易量驟減。根據六都地政局統計,10月買賣移轉棟數僅約1.7萬棟,不僅創下2018年以來同期新低,全年減幅更高達26%,創歷史新高。
這波「房市急凍」現象,讓臉書粉專《工程師看政治》直言:「仇恨房地產,正在成為台灣主流輿論。」
💣「打房正義」?其實是全民受傷的陷阱
該粉專指出,世界上沒有因房價高漲而偉大的國家,但也沒有因打壓房地產而成功的例子。
他舉例,中國在1960年代鼓吹「鬥地主、仇富」,最終全民一貧如洗;近年再推「三條紅線」限貸政策,導致建商倒閉、房價腰斬,內需崩盤、青年失業率飆至20%。
日本更是在房地產泡沫破裂後,陷入長達30年的「失落年代」,薪資停滯至今仍未回溫。
「打房不是正義,而是經濟自殘。」他直言,這些國家都是前車之鑑。
🏠 台灣房價跌1%,8成人資產縮水
台灣目前房屋自有率高達8成,房地產不只是居住,更是國人最重要的儲蓄資產。
《工程師看政治》分析,若房價下跌1%,等於8成民眾的資產同步縮水1%;若跌10%,一棟1000萬元的房子瞬間少了100萬,「帳面虧損」會讓民眾減少消費,產生連鎖反應,造成整體經濟疲軟。
「房價漲,不是人人得利;但房價跌,卻是全民受害。」他說。
💸 加稅的代價:地主轉嫁、租客買單
針對社會上「仇恨房地產者」主張加稅(土地稅、房屋稅、租金所得稅等),他直言這是「搬石砸腳」。一旦稅負增加,地主與屋主勢必將成本轉嫁,租金、物價全面上漲,最終受害的仍是沒有房、租屋的底層族群。
「政府說是為了公平,實際上只是換個方式刮錢。」他批評。
🧾「補充保費」新制=房屋加稅翻版?
他進一步指出,政府以「正義之名」推動補充保費新制,只要股息收入超過2萬元就要課2%,
「請問,收稅的是政府,你得到了什麼好處?」
這與對房屋、租金加稅的邏輯如出一轍——表面是平衡正義,實際是全民買單。
⚠️ 工程師警告:仇富思維,只會讓國家更窮
文章最後,他語重心長指出:
「古今中外,沒有靠仇富而脫貧的底層,也沒有靠打壓房地產而變強的國家。」
「當政府用正義的名義收割人民財富,結果從來都一樣——底層更苦、國家更窮。」



